蚂蚁森林合种

至善林
15W+队友认可的靠谱合种组织
蚂蚁森林-钉钉合种,支付宝合种,长期招募队友

据杭州互联网法院报道,IT之家2月7日报道,近日,该院判决了两起涉及蚂蚁森林绿色能量的案件。

更新时间:2023-02-07 15:13:36点击:973

案例一:

购买绿色能量,开小号“浇水”…哪些“种树”行为构成违约?

在蚂蚁森林中,用户可以通过相互浇水等方式与朋友互动,将储存的“绿色能量”转移到其他账户。作为蚂蚁森林的用户,赵某(化名)注册了五个账户,其中四个专门用来给主账户“浇水”,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绿色能量”。

IT之家了解到,在使用蚂蚁森林的过程中,赵某多次从别人那里购买“绿色能量”,多个账号同时以同样的步骤出行,分别获得了几乎相同数量的“绿色能量”。与此同时,赵通过反复支付水电费和退款,获得了许多“绿色能量”。然后,赵的几个账号被暂时限制使用蚂蚁森林。

赵某认为蚂蚁集团对其账户采取的限权措施不当,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封其名下的限制账户。蚂蚁集团认为,赵某获取“绿色能量”的行为违反了《蚂蚁森林用户使用说明》的协议,也违背了公益属性,要求解封账户没有依据。

裁判要点

经审理,法院认为本案为网络服务合同纠纷。赵某自愿开通蚂蚁森林服务,并接受了《蚂蚁森林用户使用说明》,该协议内容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应当按照协议全面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蚂蚁森林用户使用说明》,如果赵某购买或销售绿色能量或浇水服务,通过虚假种植、虚假绿色出行、虚假交易等违反诚信的方式获取绿色能量,或者对其他商业目的使用蚂蚁森林产品或服务存在不当行为,蚂蚁集团可以限制其蚂蚁森林账户或禁止使用蚂蚁森林的全部或部分服务。

在客观现实中,赵某作为个人,同一天只能产生一个实际的出行步骤。赵某利用反复切换不同账号的行为获得实际上不存在的额外能量值,这是违背诚信原则的。因此,蚂蚁集团以此为由暂时限制赵某的登录并不不合适,措施的严重程度与赵某的行为相适应。法院最终驳回了赵的诉讼请求。

经过一审判决,双方都没有上诉,目前判决已经生效。

案例二:

媒体歪曲抹黑公益项目,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2021年,A公司在自媒体账号上发表文章,称蚂蚁森林运营商“将排放指标卖给重污染企业污染环境”,“也大力宣传自己的社会责任”,阅读量超过7万次。随后,B公司转载并传播了与上述账户相关的账户。相关话题在网上引起热议。

蚂蚁集团认为,上述文章陈述没有事实依据,导致蚂蚁森林项目和蚂蚁集团商誉严重受损。因此,两家公司以名誉侵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立即停止侵权,道歉并赔偿损失1元。

未标题111-2.jpg

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通过侮辱或诽谤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蚂蚁森林”项目旨在倡导低碳生活,呼吁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这是一项有价值和意义的公益活动,其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保护。被告A公司和B公司发表的涉案文章对项目相关事实的描述缺乏可信的来源依据,构成虚假陈述。文章发表之初,他们只指向蚂蚁森林管理的主体。同时,案件中涉及的文章的负责人

经过一审判决,双方都没有上诉,目前判决已经生效。